《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疫情期间推进课程思政融入诊断学线上教学

 
来源: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一、医学生必须加强课程思政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为我国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1,2]。在高校大学生教育中,医学生的教育尤为特殊。医学生今后将走向为人类生命和健康服务的工作岗位,对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更高的要求。在正确的思想意识指导下,医学生在成为医务工作者后才能具备崇高的医德,自发地产生敬业意识,追求更高的专业技能。我们在教学中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把思政教育独立于医学专业课程外,显然难以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难以培养出医德崇高、医术精湛的医学生。而课程思政则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无形之中,学生在思想上更容易、更愿意接受。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目标的集中体现[3],是德育和专业教育完美结合的教学形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医学生的培养中积极践行课程思政与医学专业课教学的融合,在促进医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思政教育的成功导入,才能最终达到传授知识、掌握技能、构筑正确政治思想、培养新时代合格医学生的目的。 二、诊断学教学必须融入课程思政 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学习掌握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基础,也是打开临床医疗工作大门的一把钥匙。诊断学通过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其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症状、对患者的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病历书写及临床诊断思维等,在医德、医术、医患沟通与交流能力等医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4]。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诊断学教学过程中非常必要,有助于实现医学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指导临床诊断、改善医患关系,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做好诊断学的课程思政教育,提高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医疗服务水平及临床胜任能力,符合新时期多层次、全方位育人的需求。 三、新冠肺炎疫情对诊断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影响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校2020年春季学期延迟开学。我们积极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从2月24日开始线上教学。新冠肺炎疫情对课程思政融入诊断学教学带来了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契机。 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失去了眼神和肢体语言的交流,对于学习的顺畅度和完成质量都形成巨大的挑战,对教师的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教师对远程教学的自信程度、对教学软件的熟悉程度、对学生线上学习节奏地把握程度,也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5]。目前学生获得实体参考资料存在困难,电子资料查阅也会受到网络资源、网络运行速度、电子设备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学习质量。学生居家学习,受到地理位置、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影响,学生能否有良好的学习氛围、独立的学习空间、顺畅运行的电子设备和强大的网络支持,都将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但是,机遇从来都与困难和挑战并存。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医务人员一线抗疫,为医学生树立了榜样,为诊断学的课程思政增添了丰富的教学实例,将这些自然的、鲜活的、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实例融入到诊断学的学习当中,远甚于单纯说教的思政教育。另外,因疫情影响我们从面授转换为线上教学,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提升及教育技术手段的多样化;从对学生的培养角度分析,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主动学习、持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打下基础。学生和教师作为“教与学”的命运共同体,一起面对挑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团结一致,战胜困难,使得线上教学不失为一次积极的探索。 四、将课程思政融入诊断学在线教学的举措 在教学形式上,我们采用智慧树平台联合QQ课堂,以线上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首先在课前将文字、视频、音频等学习资料上传智慧树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作业;然后采用QQ课堂直播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对重点及难点知识进行讲解;课后学生在智慧树平台考试模块完成自测题。同时,无论课前、课中还是课后,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在智慧树平台问答讨论区发布与章节内容相关的讨论话题并展开讨论、答疑,增强师生互动,让学生从知识的识记升华至知识的应用。在学生返校以后,我们准备在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恢复线下教学,总结前期线上教学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同时开展诊断学体格检查部分的实验教学以及临床见习。 教学设计上,我们充分挖掘有关的思想政治元素,利用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的有代表性的实例,结合诊断学不同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渗透,在课程载体中引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体格检查部分,向学生教授规范测量体温方法的同时,结合疫情防控期间要求,提倡学生以多种测量方式进行体温监测,提醒学生结合所学的医学知识影响和引领身边的防疫抗疫,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增强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外,在常见症状部分,以新冠肺炎患者为例,引导学生对常见症状之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进行分析及鉴别诊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向学生传授防疫知识,引导学生不信谣不传谣,保持身心健康,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变能力。还有,在问诊部分,结合新冠肺炎患者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医患沟通技巧,提醒学生对待有传染病的患者也应一视同仁,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对患者体现出人文关怀,既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又有助于患者获得心理支持而尽快康复。在辅助检查部分,结合新冠肺炎患者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常见指标及临床意义,树立为解决病痛攻克医学难题的信念及弘扬勇攀高峰的医学精神。我们还充分利用教学平台的“问答讨论”功能,发布有关疫情的讨论主题,让学生们畅所欲言,交流和分享自己了解的疫情实况,引导医学生明确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关注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局势,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由“讲授”转化为“引导”,通过优化授课方式,贴近战“疫”育人,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抗击疫情中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与学生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仅从医学的角度掌握诊断学知识,获得专业上的进步,还从思想上得到升华。这是我们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和学情分析提出的教学方案,目前正在实施中,我们将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继续完善,以期培养爱岗敬业、尊重生命、勇攀医学高峰的新时代医学生。 [1]马克异,牛东红,李文娟,等.将“课程思政”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 [2]周洁,符娟珍,潘玲,等.思政教育在高校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见习课程中的初探[J].蛇志,2019(3). [3]殷樟凤,朱姬莹.课程思政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现代医生,2018(13). [4]王登芹,随萍,张帆,等.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学伦理教育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 [5]吕海侠,王渊,刘文彬,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PBL教学活动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 一、医学生必须加强课程思政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为我国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1,2]。在高校大学生教育中,医学生的教育尤为特殊。医学生今后将走向为人类生命和健康服务的工作岗位,对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更高的要求。在正确的思想意识指导下,医学生在成为医务工作者后才能具备崇高的医德,自发地产生敬业意识,追求更高的专业技能。我们在教学中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把思政教育独立于医学专业课程外,显然难以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难以培养出医德崇高、医术精湛的医学生。而课程思政则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无形之中,学生在思想上更容易、更愿意接受。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目标的集中体现[3],是德育和专业教育完美结合的教学形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医学生的培养中积极践行课程思政与医学专业课教学的融合,在促进医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思政教育的成功导入,才能最终达到传授知识、掌握技能、构筑正确政治思想、培养新时代合格医学生的目的。二、诊断学教学必须融入课程思政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学习掌握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基础,也是打开临床医疗工作大门的一把钥匙。诊断学通过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其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症状、对患者的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病历书写及临床诊断思维等,在医德、医术、医患沟通与交流能力等医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4]。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诊断学教学过程中非常必要,有助于实现医学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指导临床诊断、改善医患关系,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做好诊断学的课程思政教育,提高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医疗服务水平及临床胜任能力,符合新时期多层次、全方位育人的需求。三、新冠肺炎疫情对诊断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影响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校2020年春季学期延迟开学。我们积极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从2月24日开始线上教学。新冠肺炎疫情对课程思政融入诊断学教学带来了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契机。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失去了眼神和肢体语言的交流,对于学习的顺畅度和完成质量都形成巨大的挑战,对教师的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教师对远程教学的自信程度、对教学软件的熟悉程度、对学生线上学习节奏地把握程度,也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5]。目前学生获得实体参考资料存在困难,电子资料查阅也会受到网络资源、网络运行速度、电子设备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学习质量。学生居家学习,受到地理位置、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影响,学生能否有良好的学习氛围、独立的学习空间、顺畅运行的电子设备和强大的网络支持,都将影响到学习的效果。但是,机遇从来都与困难和挑战并存。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医务人员一线抗疫,为医学生树立了榜样,为诊断学的课程思政增添了丰富的教学实例,将这些自然的、鲜活的、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实例融入到诊断学的学习当中,远甚于单纯说教的思政教育。另外,因疫情影响我们从面授转换为线上教学,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提升及教育技术手段的多样化;从对学生的培养角度分析,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主动学习、持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打下基础。学生和教师作为“教与学”的命运共同体,一起面对挑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团结一致,战胜困难,使得线上教学不失为一次积极的探索。四、将课程思政融入诊断学在线教学的举措在教学形式上,我们采用智慧树平台联合QQ课堂,以线上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首先在课前将文字、视频、音频等学习资料上传智慧树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作业;然后采用QQ课堂直播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对重点及难点知识进行讲解;课后学生在智慧树平台考试模块完成自测题。同时,无论课前、课中还是课后,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在智慧树平台问答讨论区发布与章节内容相关的讨论话题并展开讨论、答疑,增强师生互动,让学生从知识的识记升华至知识的应用。在学生返校以后,我们准备在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恢复线下教学,总结前期线上教学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同时开展诊断学体格检查部分的实验教学以及临床见习。教学设计上,我们充分挖掘有关的思想政治元素,利用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的有代表性的实例,结合诊断学不同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渗透,在课程载体中引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体格检查部分,向学生教授规范测量体温方法的同时,结合疫情防控期间要求,提倡学生以多种测量方式进行体温监测,提醒学生结合所学的医学知识影响和引领身边的防疫抗疫,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增强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外,在常见症状部分,以新冠肺炎患者为例,引导学生对常见症状之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进行分析及鉴别诊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向学生传授防疫知识,引导学生不信谣不传谣,保持身心健康,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变能力。还有,在问诊部分,结合新冠肺炎患者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医患沟通技巧,提醒学生对待有传染病的患者也应一视同仁,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对患者体现出人文关怀,既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又有助于患者获得心理支持而尽快康复。在辅助检查部分,结合新冠肺炎患者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常见指标及临床意义,树立为解决病痛攻克医学难题的信念及弘扬勇攀高峰的医学精神。我们还充分利用教学平台的“问答讨论”功能,发布有关疫情的讨论主题,让学生们畅所欲言,交流和分享自己了解的疫情实况,引导医学生明确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关注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局势,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总之,我们在教学中由“讲授”转化为“引导”,通过优化授课方式,贴近战“疫”育人,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抗击疫情中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与学生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仅从医学的角度掌握诊断学知识,获得专业上的进步,还从思想上得到升华。这是我们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和学情分析提出的教学方案,目前正在实施中,我们将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继续完善,以期培养爱岗敬业、尊重生命、勇攀医学高峰的新时代医学生。参考文献[1]马克异,牛东红,李文娟,等.将“课程思政”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2]周洁,符娟珍,潘玲,等.思政教育在高校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见习课程中的初探[J].蛇志,2019(3).[3]殷樟凤,朱姬莹.课程思政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现代医生,2018(13).[4]王登芹,随萍,张帆,等.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学伦理教育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5]吕海侠,王渊,刘文彬,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PBL教学活动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

文章来源: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zdxllysj.400nongye.com/lunwen/itemid-19558.shtml


上一篇: “诊断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初步探讨
下一篇: 旅游论文_身体现象学视角下徒步旅游者Flow体验的生成与意义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